秋冬时节,用膏方进补养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浙江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志瑛接受采访时表示,膏方养生保健需要做到三个“好”:好专家找对症,好药材保疗效,好工艺保质量。
徐志瑛介绍,膏方是滤取中药的煎液,经浓缩后加入糖或蜂蜜等熬炼成稠厚的药膏,其处方多为滋补性质,故又称膏滋药。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服用膏方要先开路
徐志瑛强调,膏方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补”字。膏滋进补,辨证准确、消化吸收是关键,所以服用膏方前常需先服用“开路方”。开路方,顾名思义就是为服用膏方而先行开路清除障碍或投石问路的处方。其作用一是消除宿积、健运脾胃,以利于膏方的吸收;二是观察药效,了解患者的服药反应以及对药物的适应性。徐志瑛介绍,以下人群需要先服“开路方”。
脾胃运化较差的人群:这类人群素有食后胃脘胀满、胃纳不佳、口苦口臭、舌苔厚腻等症状,因此在服膏方前,需要服用“开路方”,以健运脾胃、理气化湿,改善脾胃功能,帮助膏方吸收。
体质非常虚弱的人群:这类人群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如直接服用膏方,可能会出现“虚不受补”的脘腹胀满、舌苔厚腻等症状。此时经辨证服用“开路方”后,观察服用者的反应,如果没有不适,再开具正式膏方。如果服用后出现不适症状,说明暂时不适合服用膏方,则需先行调理脏腑功能。
素有湿、痰、热等内蕴的人群:先吃祛湿、化痰、清热的“开路方”以起扫除障碍之功效,避免出现服用膏方导致的“越补越重”的情况,也可以帮助膏方更好地吸收。
徐志瑛特别提醒,在服“开路方”的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适度运动、饮食有节、调畅情志、起居有时,这样可助膏方进补获得更好的效果。
膏方讲究“一人一方”
徐志瑛指出,对证方能有效,膏方必须辨体调理,要有针对性。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体质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等的不同,如果不加以区别,一律给予同一种膏方,可能会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如果药不对证,不但不能纠偏以平衡阴阳,反而雪上加霜、火上加油。人参、鹿茸虽是补药,不对证也会变成“毒药”。所以“浙派膏方”特别注重辨证施方,这首先就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来准确辨证,而中医师又必须能很好地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要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精心分析,把握病机,合理选用药物,只有对证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因此“浙派膏方”不仅坚持“一人一方”,同时也要求开膏医生“懂医懂药”。
确保膏方不变“味”
徐志瑛认为,在开好“一人一方”的膏方后,中药材的道地性直接影响膏方的效果。为保证中药材道地优良,必须从采购到验收,从贮藏到调配……在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必须渠道规范、坚持质量第一。
一料优质的膏方,离不开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精心的望闻问切、辨证拟方,离不开道地质优的中药饮片,同时也离不开加工流程的规范性和工艺的严谨性。一料好的“浙派膏方”制作,要经过浸泡、煎煮、沉淀、浓缩、烊膏、收膏、包装七道工序,道地药材的浸泡不少于4小时,常压煎煮至少3小时以上、药汁沉淀过滤至少3次以上、药汁静置时间不少于4小时……
制膏过程中,不仅要按照规范化流程制作膏方,还要根据药的挥发性等特性进行质量控制,做到一方一熬,既有其规范化的工艺,也有其“量身定做”的微妙。加工道地质量上乘的膏方,可见膏体外观细腻、黑润而有光泽,膏体稠厚适中,呈半固体状,并且嗅之有药物的清香。
膏方并非人人皆宜
徐志瑛介绍,膏方原是古代宫廷御医们为了满足皇亲贵族们的健康保健需求,而今天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必须要明白的是,既不能把膏方当作万能药,也不能把膏方错误地当成可有可无的小甜膏、无关痛痒的食疗物,或者是百病能用的万金油,吃膏方也只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选择。
对于患者而言,有基础病的人未经过治疗和调理,想直接吃膏方,这是不对的。胃纳不好的人群直接服膏滋会引起胃胀不适。中医认为,湿浊重的患者一般不服膏滋,也就是舌苔很厚腻的人群必须经中医诊治后,才能决定是否能开膏方。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