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雷锋精神”播种的时节,49年前,毛主席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长期以来,雷锋成为了无数有志青年崇敬并且视为奋斗标杆的偶像。今天,毛主席的话言犹在耳,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雷锋精神是渐行渐远还是依然深入人心?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学生道德建设中又应当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雷锋,一个遥远却又如此清晰的形象;学习雷锋,一个美好而又需继续回味的历史记忆。雷锋身上体现的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雷锋精神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也不仅仅属于一个国家!它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时期,作为知识工厂的高校如何结合时代的特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做好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高校教育应当考虑的问题。
大学的道德建设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搞好大学道德建设,培养良好校风,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大学的道德建设有利于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品性。
青年学生正出于思想道德的重要形成过程中,良好的道德教育将会起着引导和鼓舞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升华的雷锋精神,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雷锋精神不应成为一个高高挂起的道德符号,而应当仍是一个扎根于民族精神沃土上的不倒旗帜。标杆的方向是明确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在新时期的大学道德建设里,雷锋精神的精神特质依然可以在学生的伦理规范和思维方式上产生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大学是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大学的发展不仅要引领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也承担着社会道德标杆的职责,大学不应只是简单地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还应担负着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传承的使命。人类的自由、尊严、幸福的实现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教育作为教育格局的顶层,加强大学道德建设,唤起人们对人性的尊重,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的火热开展,需要相应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实践的道德诉求,不同时代的道德标准固然不一,但是精神内核总有相同。
人格的健全、品性的完善既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大学教育的落脚点。科学知识的灌输固然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手段,但是没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品性的引导也是会降低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削弱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勤劳俭朴、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资源,是对人类历史上进步的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永恒的普遍价值。结合时代的特征,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活化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的教育活动,挖掘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有助于最广泛地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调动青年学生的创造活力。使学习雷锋精神成为教育青年学生的重要途径,传播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效形式,让雷锋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文化在道德的滋养下内化和教化,道德在文化的烘托下熏陶和塑造。
生命的流程,需要不断的寻求提升和超越,在平凡之中透显伟大,在细小中彰显大气。榜样的力量无以穷尽,孔子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此,加强大学道德建设,促使千万个青年学子读懂道德的真谛,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成长,不断升华人生价值,既促进青年学子自身的发展,也促进高校更好更快地前进,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塑造全民族博大、恢宏、包容的精神空间。高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和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价值导向正确的校园精神和审美情趣,这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的现象,必将有重要的思想催化作用。让雷锋精神常驻校园,让道德建设长留心间,从而,健全人格品性,体味生命真谛,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