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以六经发热的特点、类型、辨证治疗等系列论述,为后世治疗发热奠定了辨证诊治的基础。张仲景治疗伤寒发热,因病立法,依法制方,用药丝丝入扣,对病情往往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一法。
①辛温解表
用于伤寒表实证。其病机为卫阳被束、腠理闭塞、营阴郁滞,治疗当发其汗,以使腠理宣发,正气鼓邪外出,病随汗而解。方用麻黄汤。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条),即是此例。
②清热生津
用于阳明经热之证。以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为其特征。如“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81条)。
③和解少阳
少阳主枢,为邪热在表入里之际,邪热交争于半表半里,既有正气抗邪外出之机,又有邪热入里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正邪斗争相持不下,故呈往来寒热。这种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呈半表半里发热的特点,常伴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症,故治从少阳。邪在少阳,既不能发汗,又不可泻下,只能和解。小柴胡汤为主治之方剂(参考379条)。
④温阳发汗
用于热轻寒重、无汗头痛、脉沉之太少两感证(参考301、302条)。由于证属表里同病,阳虚与表实并见,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以温阳发汗、两解表里之邪。
⑤温中解表
用于发热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口不渴、舌苔淡白者(参考168条)。因太阴虚寒挟表热而下利,故用桂枝人参汤以温中解表。
⑥清解阳明
用于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者(参考350条),内有实热,外有假寒,即火急似水也。故用白虎汤以清解里热。
⑦通腑泻热
用于少阴病腹胀不大便(参考322条),或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参考321条),或口燥咽干(参考320条)之少阴三急下症。因少阴从阳化热、复传阳明,故用大承气汤急下阳明之实,以救少阴之虚。
⑧清热燥湿
用于热利下重、渴欲饮水(参考371、373条)。因湿热塞于大肠,内迫营阴,损伤血络,故用白头翁汤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⑨滋阴降火
用于少阴病心烦不得卧、舌红少苔、脉细数(参考303条)。少阴热化,胃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故用麻黄阿胶汤以滋阴降火。
⑩寒热并用
用于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利不止者,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诸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参考359条)、麻黄升麻汤证(参考356条)。
⑪ 破阴回阳
用于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身反不恶寒、面色赤者(参考370、371条)。因阴盛格阳,外有假热,内有真寒,故用四逆汤通达内外、破阴回阳。
总之,由于发热类型和病因病机不同,治疗方法也迥异。因此,在临床上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治疗发热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张仲景治疗发热的高明医技,主要在于用药之精妙。因此,只有熟读《伤寒论》有关发热的条文,熟练掌握治则与用药,才能师古而不泥,提高辨证诊治发热的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